3月19日,《湖北日报》发布了《为小龙虾“让路”潜江快速改危桥》文章,文章报道了公司潜江项目在危桥改造道路上是如何给小龙虾的生长让路的,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眼下正是养虾投苗期,优良水质是关键。而潜江市正大面积进行农村危桥改造,建桥要断流,阻碍水源。如何既不妨碍小龙虾生长,又能按期保质完成农村危桥改造任务?潜江交通部门采取超常规措施,提前完成水下施工,给群众春季投虾苗“让路”。
3月19日,潜江市龙湾镇三河村,春风吹皱一池清水。在自家8亩稻虾田里,村民段丙望正弯腰投虾苗。哗哗流水冲进田里,他笑着说:“有了干净的活水,小龙虾蹭蹭长。”去年,他靠养殖小龙虾赚了4万多元。在东风河边,三河村三组危桥改造正如火如荼,两边的桥墩台座已现轮廓,工人们正在岸边紧固螺丝。记者看到,施工不仅没造成断流,河床边竖起挡板,不让施工产生的污水流进河里。这条河,灌溉当地4900多亩稻虾田。
这座建于1974年的拱桥,去年被鉴定为四类危桥。拆除后,新桥修建迫在眉睫,这是该村通往龙湾镇的唯一通道。今年元月,新桥动工,负责施工的是中交养护集团武汉二航特种公司,项目负责人翟明皱起眉头。原来,要抢在虾苗投放期完成水下基础施工,时间很紧。此时,潜江市交通运输局在危桥改造的“法宝”起作用:通过采用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加5年养护期(即“EPC+养护”)模式,改变传统建桥流程,节省时间2个月。同时,项目部号召百余名建设者春节加班,抢枯水、赶进度,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增效。
目前,潜江已动工的28座农村危桥改造项目,在2月11日前,已全部完成水下施工,看着清澈流水滋润大片稻虾田,翟明露出笑容。
去年启动的农村公路危桥3年消危行动,计划改造6108座危桥,是我省交通领域补短板的重大民生工程。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广“EPC+养护”的“潜江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Copyright©2014-2023中交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鄂ICP备20013506号-2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大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