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干线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典型案例的通知》,全国共有19个典型案例入围,涵盖设计方案、组织管理、施工工艺、及综合等4大类别。由特种公司实施的三项工程成功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其中乌金屯松花江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入选设计方案类典型案例、潜江市公路桥梁消危行动项目“EPC+养护”入选组织管理类典型案例、黄山市 G330 太平湖大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入选综合类典型案例。
乌金屯松花江特大桥维修加固工程
乌金屯松花江特大桥位于国道 G102 线吉林省扶余市境内,跨越松花江。桥梁上部结构为八十年代末国内首批修建的胶接节段拼装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墩,肋板式桥台,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加固施工的主要内容包括:箱内体外预应力加固,桥面现浇层及沥青混凝土重新铺筑,桥头搭板重新铺筑、改移进箱通道位置,更换桥梁支座、更换伸缩装置,拆除人行道、安装护栏、泄水管,实施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本次加固提高了桥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储备,解决了桥面大面积坑槽影响行车安全问题。通过对支座标高的“二次精细化”设计,保证行车平顺的同时降低车辆冲击力, 提高伸缩装置锚固区的耐久性。2022~2023 年本桥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均为 2 类,桥梁使用性能良好。
潜江市公路桥梁消危行动“EPC+养护”项目
潜江市公路桥梁消危行动“EPC+养护”项目是湖北省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重点打造的首个采用区域化长周期“EPC+M”新模式的示范项目,共涉及69座桥梁(其中拆除重建43座,加固改造旧桥26座),加固改造占比达38%,估算总投资12259.55万元。项目于2020年12月开工,2021年10月全部完成,实现了全市公路危桥一年销号清零的预期目标,在湖北省桥梁“三年消危”行动中,潜江市率先实现危旧桥清零并顺利转入长效化智慧管养阶段。该项目创新采用“EPC+养护”新模式,对区域内的公路危旧桥整体打包,工程设计、施工和5年养护进行统一招标,建设期和养护期的全部施工任务“打捆”交由项目总承包人负责。全面落实了“规范化检测、系统化分析、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专业化实施、信息化管理”等“七化”要求,为湖北省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顺利实施提供了潜江经验。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实现了潜江市公路危桥一年销号清零的预期目标,在湖北省桥梁“三年消危”行动中,潜江市率先实现危旧桥清零并顺利转入长效化智慧管养阶段。项目实施后,沿线群众的出行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明显提升,同时有效降低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运输成本,为社会经济水平提升提供支撑,更能带动沿线群众就业增收,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该项目的成功源自:政府主导,科学谋划,高标准加强顶层设计;效益引领,优化程序,高效率做好项目前期;创新举措,精准调度,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
黄山市 G330 太平湖大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
黄山市 G330 太平湖大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位于 G330 洞合线上,为单索面独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建于 1996 年,桥梁全长 384m,桥面全宽 18.2m, 桥跨布置为 190m+190m,全桥设 27 对单面斜拉索,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本次施工的主要内容包括:养护需求分析与特殊检查(包括拉索、混凝土、水下基础等专项检查),试换索科研,常规病害处治混凝土预防性养护涂装、斜拉索护套修复、增设 PVF 缠包及抗火保护、斜拉索减振圈更换及防水处治等中央墩增设 CRF 防撞设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工程等。
通过维修加固施工,将原桥的总体技术状况提升至 2 类且无 3 类构件,此外还增设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墩台防船舶撞击设施等系统全面提升了大桥安全防护水平。本桥还通过对试更换拉索的检测及研究,为斜拉桥超龄服役斜拉索的钢丝旧索拆卸新索安装试换索监控试换索科研评估和更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本工程检测阶段采用缆索机器人、雷达索力测试系统、无人机倾斜摄影、微波测振等技术进行检测;科研阶段采用力学试验-评估模型-实桥验证的思路开展拉索科学养护决策;设计阶段采用形变雷达、机器视觉、声纹定损等监测新技术,实现基于声纹定损的伸缩缝病害监测;施工阶段斜拉索采用了分层不同净空防护防火方案,斜拉索防火缠包采用玄武岩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全面提升了危旧桥改造实施水平。
Copyright©2014-2023中交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鄂ICP备20013506号-2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大赞科技